咏早梅
何逊〔南北朝〕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扬州的林园中最能标志季节变换的,莫过于那令人惊叹的梅花。
它不畏严寒,顶着霜雪,在道路旁傲然绽放,仿佛是为了映衬这寒冷的冬日而特意开放。
它的枝条横斜在却月观外,怒放的花朵掩映着凌风台。
清晨时分,它仿佛在为长门宫中的寂寞之人洒下哀愁之泪;而到了夜晚,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梅花应该也知道自己会早早凋落,所以赶在孟春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注释
兔园:本是汉梁孝王的园名,这里借指扬州的林园。
标:标志。
物序:时序,时节变换。
拟:比,对着。
却月观:扬州的台观名。
简析
《咏早梅》是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凌寒独放的梅花,歌颂了梅花傲雪凌霜的高洁品质,同时借咏梅来表现诗人坚定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显露出其不趋炎附势、疏枝独立不失气节的品德。全诗运用大量拟人的手法,把情、景、理相结合,景中寓情,情中有理,形成一种完美的交融;将梅花作为诗人的化身,成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创作背景
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四月,何逊任建安王萧伟水曹行参军兼记室、尚书水部郎。次年早春,诗人看到寒风中唯有梅花凌寒独放,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君慧·古诗三百首: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01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
诗一开头就标出兔园是因为建安王萧伟与梁孝王刘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史记·粱孝王世家》云:“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出言跸,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而建安王萧伟《梁书》本传云:“伟少好学,笃诚通恕,趋贤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齐世,青溪宫改为芳林苑。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建安王萧伟的芳林苑,恰似
何逊
何逊(466年—519年),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135篇诗文 81条名句
魏武游侠
刘义庆〔南北朝〕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草堂寺寻无名法师诗
刘孝先〔南北朝〕
飞镜点青天,横照满楼前。
深林生夜冷,复阁上宵烟。
叶动花中露,湍鸣暗里泉。
竹风声若雨,山虫听似蝉。
摘果仍荷藉,酌水用花传。
一卮聊自饮,万事且萧然。
愚人食盐
《百喻经》〔南北朝〕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